IC行业开年喜忧并存,芯片降价还需等待

网友投稿 248 2022-09-24

IC行业开年喜忧并存,芯片降价还需等待

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IC涨价潮,到新的一年仍没有停止的意思。1月4号这天,微芯(​​Microchip​​)发布调价函,宣布15日起多条产品线涨价,开出了今年涨价第一枪。

早前,NXP、TI、​​ST​​​及​​瑞萨​​等原厂也发函确认涨价,加上这次的微芯,各厂都提到涨价的原因来自上游压力,包括原材料供应紧张,代工产能紧缺(IDM厂商有不少产品都是委托代工厂生产)等。

上游端节奏被打乱

这波​​芯片​​​涨价最早可追溯至去年8月,当时​​华为​​​禁令升级,芯片供应断绝,因此只能在禁令生效的窗口期内大规模采购成品芯片,并对各代工厂下急单充实库​​存储​​备。

由于​​华为​​​拉货带动,不少IC原厂在去年Q3的业绩都不错。但在光鲜场景的背后,晶圆代工市场的紧平衡已被悄然打破,​​芯片​​缺货涨价已经在酝酿中了。

到了9月下旬,​​中芯国际​​​被美国制裁,更是直接推动了IC涨价潮的诞生。作为中芯国际的第二大客户,​​高通​​​占其营收13%,下单大批电源管理IC及入门级​​手机​​SoC等产品,分别采用0.18微米和14/28纳米的成熟制程。

由于美国制裁的因素,​​高通​​​等客户不得不仓促将订单移出​​中芯国际​​,使成熟制程晶圆代工产能从紧平衡瞬间转换为紧缺,并带动多类IC涨价,包括MCU、电源IC、触控IC及MOS管等。

从去年9月份至年底这段时间,海内外各类​​芯片​​​原厂频发调价函,其原因都指向上游供应紧张。整个第四季度,IC产业链涨价从代工蔓延至​​封测​​,甚至硅晶圆都在酝酿涨价。

综合这段时间的行业报道,晶圆代工涨价从8英寸蔓延到12英寸成熟制程,台联电、力积电、世界先进等代工厂屡次提价。​​封测​​​方面,涨价从龙头大厂​​日月光​​蔓延至多家二线厂。不仅如此,硅晶圆大厂环球晶也因产能满载,调涨12寸晶圆产品的价格,其余产品现货价也将逐步调涨。

下游需求难以满足

上游缺货涨价,严重影响到了电子制造行业。在消费电子领域,以PS5、XBOX为代表的主机产品持续缺货。​​汽车​​​行业,目前已知福特、丰田、本田以及日产的厂商宣告减产。可以看出,IC​​芯片​​缺货涨价已经影响到消费市场,不光是IC圈内人士,更多普通的消费者也在感受芯片缺货涨价带来的不便。

2021刚一开年,IC行业又出两件大事,或将影响日后​​芯片​​供应形势。

首先,​​中芯国际​​​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又在开年之际获得成熟制程供应许可,能够让先前转单的大客户,诸如​​高通​​等回归。由此一来,晶圆代工产能紧张能够部分舒缓。

但紧跟着在1月9日这天,台联电一座厂房发生意外跳电事故,据台媒报道是影响了半天的一小部分产能。本次跳电除了造成联电损失外,周边​​台积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厂也经历短暂降压,多少都会有损失。

调研机构TrendForce认为,此波受影响区域总产能共占全球8英寸产能近两成,12英寸产能约4%。经评估,此事件仅造成周围短暂压降现象发生,经调整均已恢复生产,对于整体产能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这波IC涨价潮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又广,因此联电跳点事故一定会引起业内恐慌。但根据TrendForce的评估以及台媒的报道来看,这次事故的实际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各厂生产恢复之后,一切就能如常。

产业链回复尚待时日

对比开年之际IC业内的两件事,还是​​中芯国际​​恢复成熟制程供应意义更大。后续,不仅中芯自身运营可以维持,业内成熟制程代工产能也能够保证不缩减。总之,这件事能够让市场看到IC涨价潮平复的希望。

然而从全局来看,近年来全球8英寸晶圆代工增长短缺的情况仍会维持,当前IC设备市场并没有新机器和二​​手机​​器供代工厂开出新产能,也就是说,IC涨价潮的基本面仍在,之后消退与否还是取决于需求。

目前,海外各地疫情持续,国内疫情也有反复,医疗设备仍是IC需求大头。此外​​汽车​​​、​​手机​​和各类“宅经济”需求也将维持景气。至少在上半年,IC市场供求关系仍支持涨价。开始跌价的时间点,至少也要看年中淡季形势如何。对IC从业者而言,只能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及时为生产备足货源,必要时寻找替代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筋膜枪原理与筋膜枪软硬件方案PCBA方案分享
下一篇:“旅行者2号”失联8个月后恢复联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