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怎么拦截某个对象
247
2022-10-29
基于USB接口的数字摄像系统的实现
在视频会议和可视电话等多媒体应用中,具有数字接口的摄像系统(CAMERA)是其关键的部件。它完成视频图像的采集、处理,并通过数字接口把信号送进计算机显示,作进一步处理。
1 USB数字摄像系统原理
1.1 USB简介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适用于USB外围设备连接到主机上,通过PCI总线与PC内部的系统总线连接,实现数据的传送。同时USB又是一种通信协议,支持主系统与其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在USB的网络协议中,每个USB的系统只能有一个主机。
USB是一种层状的星形拓扑,其根部是主机控制器,USB器件与根部接口连接实现其功能。
若多个器件同时行使其功能,就要通过集线器来扩展,但扩展层不能超过5层。USB器件支持热拔插,而且可以即插即用。USB一般支持两种传输速度,即低速1.5Mbit/s和全速12Mbit/s,在USB2.0版本中其速度提高到480Mbit/s。
USB有几种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方式。控制传输,主要用于设置、命令和状态信息;中断传输,与一般的中断概念不同,主要用于打印机、扫描仪等大量数据传输;同步传输,用于视频、声音等实时传输。
1.2 系统的原理图
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2 USB数字摄像系统硬件
2.1 EZ_USB 2131Q芯片介绍
EZ_USB 2131Q有两种同步传输方式:即普通读写方式和快速读写方式。在普通读写方式下,芯片从外部读取或向外部写入数据的速率不会超过1000字节/毫秒,而且数据传输指令只能一一列出,共要写出1000行相同的指令。中间不能用循环来传输数据,而且也没有时间来加入其它指令。这种方式对于要求同步传输、每帧传输1023字节的设备是不可取的。在快速读写方式下,芯片可以在0.5毫秒内从外部读取或向外部写入1023字节的数据,并且还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加入其它指令。
EZ_USB-2131Q使用了一个增强型SIE/USB接口(USB核),它本身完成了许多的USB协议,这样就简化了8051代码。
2.2 EZ_USB系列USB总线仿真板
EZ_USB开发板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64K扩展RAM(由两个32K RAM组成);
· 一个3.3V调节器,它可以把5V转换成3.3V;
该仿真板基于EZ_USB系列USB总线控制器,它包含标准的MCS51外设模块和USB模块。USB模块集成了USB的收发器、串行总线接口机制、功能接口单元和收/发缓冲区。通过内存配置开关可灵活地改变RAM的地址空间,并方便地进行内存扩充。
利用该板上的I/O扩展连接口提供的控制线和数据线对CAMERA芯片进行控制,并完成图像数据的输入。图像数据则通过USB端口送入计算机,可以进行异步传输和等时传输。
监控程序驻留在板上的EPROM内,可与PC机进行通讯,控制程序通过外部UART送入仿真板,可以进行实时仿真。这个仿真板和控制器都完全满足《USB协议》。采用该仿真板来完成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产品,可提高产品的开发周期。
2.3 数字CAMERA芯片
2.4 I2C总线控制电路
2.5 数据转换及数据缓冲电路
数据转换电路通过可编程逻辑完成下列功能:根据同步信号,针对QCIF格式,过滤一行中的冗余数据和一帧中的同步行数据,产生数据缓冲芯片的写时钟信号、写复位信号和写使能信号。数据的过滤是通过控制写使能信号实现的,该芯片在使能信号为低时,可以写入缓冲区,而在信号为高时,则不能够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读操作信号有:RDCLK(读时钟信号)、RE(读允许信号)、OE(输出允许信号)和RDST(读复位信号)。读操作的过程为:控制产生一个读复位信号RDST,使读缓冲区的地址指针指向零,在下一时钟周期进行读操作;在读时钟的上升沿,如果RE和OE信号同时为低,SRAM中的数据就会出现在输出数据总线上,同时SRAM的读地址指针自动增加。
读写操作过程互不干扰,各自有自己的地址指针。把CAMERA芯片输出的图像数据依约定的要求按帧存放在缓冲区,并加上相应的帧间隔标志,USB控制器则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并通过接口送往主机,完成数据图像的传输。
开发一个USB设备,软件设计是必不可少的。USB应用系统软件设计分为三部分:USB外设端的固件(Firmware)、主机操作系统上的客户驱动程序以及操作界面程序。界面程序通过客户驱动程序与系统USBI(USB Device Interface)进行通信,由系统产生USB数据的传送动作,固件则响应各种来自系统的USB标准请求,完成各种数据的交换工作和事件处理。
该系统是为了开发USB接口的数字化摄像设备而设计的,系统的一个性能是帧传输率,CAREMA芯片的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到30帧/秒。目前笔者所实现的USB接口,在等时传输方式下,可达到8帧/秒。由于目前采用仿真模式,系统的性能在最后的定型中,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下一步将继续进行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并最终实现产品化。由于目前的系统是基于系统仿真板的,所以必须进行集成,以最小系统实现。此外,还要进一步开发设备的驱动程序。由于EZ_USB包括很多的功能,而这里只用到它的等时传输,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加大了成本。所以在后继研究中,还会开发USB控制器,这样才能真正地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参考文献
5 Malter Oney. Programming the Windows Driver Model. Microsoft Press 199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