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详解

网友投稿 289 2022-11-01

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详解

图1:实验室测量设置

首先,笔者用一个四端口网络分析仪测定了所有线缆、连接器和电路板走线的S参数并保存它们,目的是用来建立通道模型。接着笔者对这些文件进行级联,旨在为前置通道(芯片输入之前的所有通道)和后置通道(芯片输出后面的所有通道)创建组合式模型,以便上传到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因为可从该工具访问DS125BR820 IBIS-AMI(inp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algorithmic modeling interface)模型,所以最后要做的一件事是设置发送器。笔者使用一个通用的IBIS-AMI发送器模型,并将边缘速率和差分输出电压匹配得尽量接近BERT。由于笔者的WEBENCH环境复制了实验室的试验台,因此笔者可为几种不同的设置运行仿真,并观察它们的匹配状况如何。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的另一个妙处是它能远程处理仿真,这样笔者就可以在实验室通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运行它们,无需担心处理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用了两个实例。实例1是在8Gbps的数据速率下使用了PCI Express Gen3。实例2是在12Gbps的数据速率下使用了SAS3。

实例 1 的技术参数为:

BERT输出:8Gbps、800mVpp。 通道:在4GHz的前置通道处为〜10dB,在4GHz的后置通道处为〜2dB。 DS125BR820设置:输入EQ = Level 3、输出VOD = Level 5。

图2:实例1的实验室数据(左)和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仿真数据(右)

实例 2 的技术参数为:

BERT输出:12Gbps、800mVpp。 通道:在6GHz的前置通道处为〜14dB,在6GHz的后置通道处为〜3dB。 DS125BR820设置:输入EQ = Level4、输出VOD = Level 7。

图3:实例2的实验室数据(左)和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仿真数据(右)

DS125BR820在笔者的系统输出端打开了眼图。图2所示的实例1表明有足够的余量,看来DS125BR820能补偿更多的通道损耗同时使眼图仍能保持开启状态。图3所示的实例2展示了相反的情况:笔者的通道有太多的损耗,在这些运行条件下笔者很可能会看到误码,除非在通道的末端使用接收芯片的均衡功能。

如果您未能如笔者一样拥有可上传的S参数测量值,那么您可以简单地输入在给定频率下的预期损耗;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将产生与您所需插入损耗相匹配的通用S参数。

设置和运行像这样的仿真大约需要30分钟,产生的结果比实验室测量值更合理且匹配更好。WEBENCH接口设计工具是一种非常有用、基于Web的工具,能帮用户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挑选合适的器件。笔者希望您试用一下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ELK学习笔记之F5利用ELK进行应用数据挖掘系列(1)-HTTP
下一篇:ELK学习笔记之F5利用EELK进行应用数据挖掘系列(2)-DN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