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机接口技术的背后 人工智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网友投稿 246 2022-11-07

在脑机接口技术的背后 人工智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脑机接口技术吸引了众多的科研人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家、国防机构的关注和投资,而其市场预期也在逐渐升温。据预测,2020年,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6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脑研究过于复杂,很多相关的技术还处在研究或小范围实验阶段,能够真正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少之又少。

尽管这些新型技术距离普及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先行者也正在为我们规划出一个未来蓝图:在脑机接口技术的背后,人工智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的融合是该领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

1.从Neuralink到Facebook:巨头在行动

今年9月,该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Facebook收购美国脑控技术初创企业CTRL-Labs。尽管没有对外披露收购金额,据外媒估计这笔交易金额可能在5亿到10亿美元之间。

CTRL-Labs成立于2015年,于今年2月获得谷歌风投(GV)和Amazon Alexa Fund等机构的2800万美元融资。在被Facebook收购前,公司共获得6700万美元融资。

据悉,Facebook将基于CTRL-Labs的技术开发一款能够接受大脑信号的腕带产品,为未来社交提供新型人机交互方式。

2.DARPA: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在该领域,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机构,那就是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

DARPA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资助了很多该领域的科技公司,例如使用机器学习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获得对手指、手和腕部的有意识控制的脑控技术公司Battelle。该公司获得了DARPA的100万美元资助,而这笔资金来自DARPA的一项额度为20亿美元的“AI Next”计划。

3.更多初创公司加入前沿阵营

除了上述科技巨头和政府科研机构外,还有一些初创公司同样在利用人工智能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改善神经创伤患者生活的BrainQ

以色列神经科技初创公司BrainQ成立于2011年,公司的使命是改善神经创伤患者的生活,使他们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公司主要使用非手术植入方式来帮助中风和脊髓损伤患者。通过自主研发的AI算法对患者的大脑活动进行记录及分析,并生成高分辨率图像,为患者进行个性化电磁治疗。

公司已经将其AI神经干扰疗法应用于动物研究,并对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目前公司已累计融资890万美元。

下一代人机交互初创公司NextMind

利用脑电波突破沟通障碍的初创公司Congixion

美国加州初创公司Congixion成立于2014年,公司开发了一款基于AI的BCI接口,可以将脑电波转换为单词来帮助语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正常交流,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公司研发的无线BCI技术可以读取并优化用户的大脑信号,并通过AI技术可以识别甚至预测用户想要表达的内容,使用户的交流更加智能和高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hdu5441 并查集+克鲁斯卡尔算法
下一篇:mybatis.type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