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USB接口依然是游戏耳机主要发展方向

网友投稿 324 2022-11-08

有线USB接口依然是游戏耳机主要发展方向

大家都在玩无线,游戏耳机却比较难玩

蓝牙耳机产品试图以更高的传输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的音频厂商在开发蓝牙音频产品的时候,为了保证音质,都纷纷加入了如aptX/LDAC等更高编码模式,并以显眼的方式对消费者呈现。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唤醒消费者使用需求,对消费行为升级的推动力。不仅是应用于聆听音乐的耳机,用于体验游戏场景的游戏耳机,在信号处理和输出上,对比传统样式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游戏耳机无线化视乎也顺理成章的进行着。

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耳机都能“无线化”,事实上与普通耳机不同,无线游戏耳机多仅是一小撮中高端产品。这并不是游戏外设厂商不想跟进无线化——毕竟无线化已经得到了消费者普遍的认可,而是在蓝牙5.0和相关技术未得到普及之前,大部分无线游戏耳机依然采用2.4G无线技术而并非传统蓝牙。

2.4G无线技术存在距离短、成本较高和必须搭配接收器的短板,而蓝牙芯片的声音延时太长,容易产生音画不同步,无法满足游戏场合中瞬息万变的情况。对比于音乐耳机纷纷转投蓝牙传输的模式,大多数游戏耳机仍然受到线材的“桎梏”。

主流游戏耳机依然喜欢“有线”

1、促进虚拟多声道产品普及

对于此前极少接触游戏耳机,因为沉迷时下火热的“吃鸡”才考虑选购游戏耳机的朋友而言,这可算是一个新奇得令人期待的功能。但对于老DIYer来说,7.1声道耳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十年前,7.1声道耳机已经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在消费者眼前。然而当时正处于传统3.5mm接口当打的时期,7.1声道受到产品数量,使用限制和游戏支持的限制,因此并没有一时大火。

当下,消费者对游戏真实性的渴求,游戏厂商对内容的精益求精、主动适配多声道音源,外设厂商对虚拟7.1声道技术逐步深入掌握,再加上Windows10加入原生虚拟7.1声道无驱支持,三方因素的影响,促进了7.1声道游戏耳机的发展。这个十年前已经和大家见过面的产品,逐渐走入了大部分游戏玩家手中。

虽然我们的耳朵是一套双声道的接收源,但漫长的生物演进,让我们的生理结构能够通过声音的强弱,辨别出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因此虚拟7.1声道技术,只需要通过函数音效定位方法来改变声场和强弱,使得用户听到声音从不同的方位传来,即可完成预设的目标。由于采用算法实现,因此虚拟7.1声道技术的声音定位感,会有天然的优势。当然,这也要求厂商在算法上需要精益求精,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2、给厂商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TRITTON ARK ELITE是一款采用了多单元设计的物理7.1声道耳机

虚拟7.1声道技术的声音定位感的确有所保证,但由于是采用算法改变声场和声音强弱,因此声场的真实度还是打了折扣。此消彼长的关系下,要断定究竟是虚拟7.1声道耳机还是物理7.1声道耳机更好,还真是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通过对具体产品的使用才可以下判断。不不过有一个论点可以肯定:在支持7.1声道输出的游戏中,7.1声道耳机的确可以为消费者还原出更准确的声音体验。

以往的游戏耳机通过3.5mm接口,得到的是模拟信号,电脑已经对声音进行了预处理。同时,当时很多游戏耳机为了向消费者强调震撼感,因此声音曲线会倾向于一个“V”字型的调教。两者相加,造成游戏耳机在回放音乐的时候,听感往往不如人意。等到游戏耳机接口USB化,这种情况有了转变的可能性。

由于USB接口向耳机提供的是数字信号,因此信号的数模转换和放大,最终交给的是耳机。直接提供数字信号,不仅可以避免在电脑中数模转换时产生的干扰,而且还让外设厂商在声音的表现上拥有更游刃自如的发挥空间。因此在最近的评测过程中,小编也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游戏耳机,在回放当下流行的音乐时,能够有不输传统音乐耳机的表现。

总结:有线USB接口依然是游戏耳机主要发展方向

虚拟多声道、更多元的功能,最终音效体验更上了一层阶梯,对游戏耳机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虽然手机游戏因为其载体和节奏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但PC游戏和主机游戏也不甘示弱,试图以更强沉浸感的表现稳住阵脚,再与手机游戏抗衡。转用USB接口的游戏耳机,是对PC游戏和主机游戏开发者的支持,也是对游戏玩家的吸引。

游戏耳机还停留在有线连接这种看起来越来越“老土”的做法,由于接口的转变,杀出了一条可能性甚多的特色道路,其吸引力不输蓝牙耳机带来的冲击。与其说游戏耳机厂商是跟风转换连接方式,倒不如说,这是对自我的一次超越,带来的影响无论是覆盖面还是深度,对自身和相关行业都更有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机器翻译的前世今生(2)
下一篇:机器学习梗图大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