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怎么拦截某个对象
326
2022-11-12
可以实现的JTAG调试器的嵌入式系统
基本原理
JTAG 标准工作原理
通过TAP控制器的状态转移即可实现对数据寄存器和指令寄存器的访问, 从而实现对JTAG测试电路的控制。TAP控制器共有16 种状态, 如图1 所示。通过测试模式选择TMS 和时钟TCK可控制状态的转移。
ARM7TDMI 调试原理
从功能上看, ARM7TDMI 处理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ARM7TDMI 提供了4 条扫描链, 分别是扫描链0、1、2 和3。通过扫描链0可以访问ARM7TDMI内核的外围电路,包括数据总线。该扫描链长度为113位, 具体包括数据总线的0 ̄31位、内核控制信号、地址总线的0 ̄31 位、嵌入式ICE-RT的控制信号等。扫描链1是扫描链0的子集, 长度为33位, 具体包括数据总线的0 ̄31位和BREAKPT信号,扫描链1比扫描链0的长度短了很多,通过扫描链1可以更快地将指令或数据插入到ARM7TDMI的内部。扫描链2长度为38位, 该扫描链专门用来访问嵌入式ICE-RT内部的寄存器, 通过访问嵌入式ICERT的内部寄存器, 可以让ARM7TDMI进入调试状态、设置断点、设置观察点。通过扫描链3, ARM7TDMI可以访问外部的边界扫描链, 该扫描链用得很少。
ARM7TDMI 的调试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是有区别的。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ARM7TDMI由MCLK( MemoryClock)驱动, 正常运行。在调试状态下, ARM7TDMI的正常运行被打断, 并且和系统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可以通过扫描链插入特定的ARM/THUMB指令来读写ARM7TDMI的内部寄存器和修改内存的内容。在完成需要的操作后,可以用RESTART JTAG 指令让ARM7TDMI返回到正常运行状态,恢复原来的运行。
JTAG 调试器的嵌入式系统实现
嵌入式系统设计
从软件上看, 需要将μClinux 操作系统移植到设计制作的基于S3C4510B的JTAG调试器硬件平台上, 以便开发基于网络的调试器软件。μCLinux是为没有内存管理单元(MMU)的处理器设计的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它继承了桌面Linux的强大网络功能,其内核采用模块化的组织结构,通过增减内核模块的方式来增减系统的功能。
ARM7TDMI 的JTAG 指令实现
ARM7TDMI 的指令寄存器长度是4位, 通过TAP和JTAG接口, 可以把指令装载到指令寄存器中。在CAPTURE-IR状态下, 固定值B0001总是被装载到指令寄存器中。在SHIFT- IR状态下, 可以把ARM7TDMI支持的新指令从TDI串行输入,同时固定值B0001会从TDO 串行输出。通过输出的这个固定值,可以判断当前的操作是否正确。在UPDATE- IR状态下, 新输入的指令被装载到指令寄存器中。在回到RUN- TEST/IDLE状态后,新指令立即生效。
IDCODE和SCAN_N是ARM7TDMI调试中经常用到的JTAG命令。IDCODE命令的二进制代码是1110。IDCODE命令将Device Identification Code寄存器连接到TDI和TDO之间。Device Identification Code寄存器的长度是32 位,通过TAP可以读到ARM7TDMI的ID。SCAN_N命令的二进制代码是0010。ARM7TDMI提供了4 条扫描链,通过SCAN_N指令可以选择需要访问的扫描链。选择扫描链的过程是:先把SCAN_N指令装载到指令寄存器中,该指令会将长度为4位的扫描链选择寄存器连接到TDI和TDO之间;通过TAP状态的转移便可使选择的扫描链连接到TDI和TDO之间。
另外BYPASS、INTEST、RESTART等JTAG指令的实现方法与上面两条指令的实现方法类似。
嵌入式ICE- RT 逻辑实现
嵌入式ICE- RT是ARM处理器内部集成的在线仿真功能模块,通过JTAG调试接口与外界交互,其中包含的常用寄存器如表1所示。
要访问嵌入式ICE- RT内部的寄存器,可通过扫描链2对Debug Control Register进行访问。实现过程:通过TAP将SCAN_N指令写入JTAG指令寄存器中,通过TDI将数值2写到扫描链选择寄存器中,即选择了扫描链2,在通过扫描链2访问任何嵌入式ICE- RT内部寄存器之前,还需要用INTEST指令将当前通过SCAN_N指令选择的扫描链置为内部测试状态。写入INTEST指令的过程和写入SCAN_N指令的过程类似。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扫描链2访问嵌入式ICE- RT内部寄存器,实现对ARM7TDMI的基本调试功能。
ARM7TDMI 寄存器和内存访问的实现
边界扫描链分布在ARM7TDMI的32位数据总线的周围, ARM7TDMI每次取指令或者进行数据存储时都要通过32位数据总线进行。这样, 通过边界扫描链1, 就可以插入新指令或者新数据, 同时也可以捕获出现在数据总线上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检查和修改ARM7TDMI的通用寄存器和系统内存。
以读取寄存器R0 的值为例, 介绍边界扫描链1 的操作过程, 如图3 所示。
读取寄存器R0的值可以用指令STR R0, [R0] ( 机器码为0xE5800000) 来实现。该指令可将寄存器R0 的值存储到内存单元R0中去。因为在ARM7TDMI处于调试状态时, ARM7TDMI和外部是隔离开的, 所以该指令实际上不能访问内存单元, 也不会对内存单元产生任何影响。使用指令STR R0, [R0]可使得寄存器R0的值出现在数据总线上, 这样就可以通过扫描链1将其捕获, 然后从TDO输出。指令STR R0, [R0]的执行需要两个指令执行周期。在第一个指令执行周期, 执行地址计算; 在第二个指令执行周期, 将寄存器R0的值放到数据总线上去。对ARM寄存器写操作及访问内存的方法与此类似,都是通过扫描链1, 只是所使用的指令不同而已。
网络编程
通过网络编程, 可以对目标系统实现远程调试。图4是PC与仿真器的网络通信流程图。网络通信通过μClinux下的socket编程实现, 首先PC(调试主机)通过网络向仿真器发送命令, 仿真器通过统一的程序接口分析调试命令, 并将调试命令转换成JTAG标准所要求的时序, 通过I/O口线发送到目标板; 然后目标板执行命令,并将命令执行后得到的调试信息返回给仿真器, 接着仿真器将调试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PC, 这样用户在PC上便得到了调试信息。
JTAG调试器测试及部分执行结果
本设计最终完成了一种在Linux终端下操作的JTAG调试器。调试器上电后便在μClinux 下自动运行调试器客户端程序, 同时在PC的Cygwin环境下运行JTAG调试器服务器端程序jtager , 建立网络连接。然后在Cygwin下键入用户调试命令, 执行下列操作: (1)写目标板上的CPU状态; (2)读写编址在统一内存空间的外部设备寄存器; (3)读写目标机上的RAM; (4)读写目标机上的固态存储设备, 如Flash; (5)对嵌入式ICE- RT进行调试。
设计实现的调试器的用户命令较多, 下面仅列出两条典型命令IDCODE 和REG 执行后的结果。
执行IDCODE命令后, 读出了一个基于S3C4510B的目标开发板内的CPUID号, 从而得到Device ID="0x1F0F0F0F"。通过逻辑分析仪分析几个JTAG接口信号的时序关系, 可以观察到JTAG扫描连的访问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各种状态的转移, 结果与JTAG_调试原理吻合。
执行RE命令后, 得到了寄存器R0~R15及CPSR内容, 即读出了目标开发板处理器S3C4510B在当前处理器模式下的所有寄存器值, 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命令对其进行修改。
此外, 通过扫描链2可以访问嵌入式ICE- RT的17个宽度不同的内部调试寄存器, 通过这些寄存器使目标ARM7TDMI分别进入调试状态的3种方式, 即控制DBGRQ信号、断点和观察点, 实现在线调试功能。
本文实现的JTAG调试器具有基本的调试功能, 尚不具备完善的用户操作界面, 特别是图形操作界面, 另外网络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调试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对于设计类似调试器具有参考价值。为了提高JTAG调试器速率, 还可以采用CPLD或FPGA实现JTAG时序,通过存储器形式与调试器CPU接口, 这将在提高速度的同时, 减轻调试器CPU的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